“您知道北京的自来水是‘因火而来’的吗?”“您知道北京人喝的自来水中‘南水’占多大比重吗?”“您知道自来水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够进入我们的家中吗?”“您知道如何才能科学用水吗?”
【资料图】
7月,首都科学讲堂将开展“探秘科技馆之城”系列活动,探索北京城里的科技秘密,让你对北京城有更多新的认知。本期首都科学讲堂走进北京自来水博物馆,邀请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副馆长梁淑云,带您一起了解自来水的故事。
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,建筑造型古朴庄重、富有特色。走进新馆二层的通史馆,展厅里播放的短片《帝都旧影》展示了旧时北京人日常取水的画面——打着赤膊的水夫摇着辘轳从井窝子(水井)里提上来一桶桶水,随后倒入水车,驶入胡同。
梁淑云介绍说,北京的自来水是“因火而来”。长期以来,井水是北京城的重要水源。清朝末年,京城多次发生火灾,因井水救火效率极低,损失惨重,出于消防考虑,1908年3月,农工商部两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,提议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建设“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”,获得批准。
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副馆长梁淑云介绍北京自来水的由来
在北京取水距离变化情况示意图前,梁淑云副馆长介绍说,1910年,北京的自来水取用孙河地表水,距离仅20公里。随着用水量的增加,北京不断开辟新水源,取水距离越来越远。到1988年,北京取用密云水库的水源,取水距离达到75公里;2008年,北京开始从河北四座水库取水,取水距离增至310公里;到2014年,北京取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源,取水距离之远,达到了1277公里。
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副馆长梁淑云介绍北京自来水取水点的变化
在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一层的科普馆内,长达24米的弧形屏幕上播放着大型地表水水厂制水的现场视频,视频中卡通小水人代表水,在它身上有不同颜色的斑点。“这些斑点分别代表水中不同的杂质。整个地表水的处理过程共分10个步骤,每经过一步工艺的处理,小水人身上的斑点杂质就会相应去除一些,直到整个工艺完成,斑点杂质才会全部被去除,生产出合格的自来水。”梁淑云解释说。
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副馆长梁淑云在24米的弧形屏幕前介绍自来水的处理工艺流程
明天上午10:00,本期讲座将在科普中国、北京科协视频号、数字北京科学中心视频号、北京时间、腾讯新闻、北京科技报、一直播、搜狐新闻、蔻享学术等平台同步播出,欢迎大家扫码收看!
北京科协视频号
数字北京科学中心视频号
科普中国
北京科技报
腾讯新闻
北京时间
搜狐新闻
蔲享学术
来源:北京科学中心
【来源:北京科协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