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市泸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、中国龙文化之乡、中国曲艺之乡,也是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、四川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县、四川省民间演艺之乡。
据悉,泸县自2016年获评“中国曲艺之乡”以来,积极开展“中国曲艺之乡”建设工作,努力提升戏曲创作活力、戏曲精品演出水平、戏曲价值引导力、戏曲人才队伍素质、戏曲成果共享水平、戏曲品牌效应、戏曲作品传播力影响力。
高位推动 建立“上下聚力”机制
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泸县全力推进“中国曲艺之乡”建设,擦亮“中国曲艺之乡”金字招牌。
泸县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由县委副书记、县长任组长,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,负责统筹“中国曲艺之乡”建设工作;建立建设专职工作组,由县文广旅局局长和县文联主席任双组长,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,配备专职工作人员,定期召开工作会,切实推动泸县曲艺高质量发展。
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,县委宣传部牵头具体工作,县财政局、县文化广电旅游局、县教育和体育局、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镇街等25个部门单位聚力,共同实施戏剧曲艺阵地建设、人才队伍培养,推动戏剧曲艺艺术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乡村,浸润式保护传承发展。
广建阵地 健全“曲艺惠民”网络
泸县戏剧曲艺家协会是泸县文联直属协会之一,现有会员72人,其中市县级会员62人、省级会员8人、国家级会员2人,建有非遗戏曲沙龙15个、非遗戏曲传习基地15个、戏曲演艺队伍11支,年均组织开展曲艺惠民活动200余场;列入四级(国家、省、市、县)曲艺非遗保护名录47项,代表性传承人44人,其中雨坛彩龙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,得胜花灯、玄滩薅秧歌、玄滩狮舞、天兴草龙、泸县鼓书列入四川省保护名录,新近发掘保护方洞陈田金龙灯、奇峰宝藏花灯剧等。
泸县充分利用47项曲艺非遗保护项目和23个曲种资源广建阵地。全县建有一个演出、培训、交流的核心阵地“龙城曲苑中心”,实验校清音、城北小学盘子两个“曲艺进校园”传习示范基地,祥和腰鼓、西苑秧歌、怡园莲枪、建设快板4个社区曲种传承点位,3个曲艺广场,以及全县20个镇(街道)10个曲艺沙龙和30个曲艺非遗传习基地。
一中心、两学校、三广场、四社区、多个曲艺沙龙的“曲艺阵地网络”常态化开展传承保护、惠民展演活动,定期举办“文明我来说·曲艺大家演”等群众文化活动,确保“处处有阵地、时时可共享”,初步形成“15分钟曲艺文化服务圈”和“家门口文化共建共享区”的阵地格局,有效提高群众参与度、满意度。
守正创新 唱响“宋韵龙城”品牌
打造独具魅力的“龙文化、宋文化”曲艺品牌。近年来,泸县深挖厚植本土优秀文化资源,高质量承办全国“村晚”暨全省“千龙千狮闹新春”示范展演,省曲协“喜迎二十大曲艺‘两新’在行动——庆丰收·迎国庆”泸县专场等活动,策划举办“优秀曲艺作品展演暨云锦梨花节”、“安逸泸州·乐聚龙城曲艺联合展演”等特色品牌活动,发掘保护得胜花灯、牛滩马儿灯、泸县鼓书等本地特色曲艺项目,编排优秀节目参加中国艺术节、四川省“群星奖”比赛和各地展演,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——泸县农民演艺网,打造“农民演艺大舞台”特色活动品牌,年均开展百场“曲艺下乡、曲艺进社区”演出,吸引本地以及周边群众超过百万人次参与。
建成一支“高素质、广覆盖”的曲艺队伍。成立省级非遗“百和莲枪”和县级非遗“福集腰鼓”传习基地组织训练工作组,在泸县二中、泸县实验小学、百和镇中心学校、得胜中学等中小学建设盘子、清音、莲枪、花灯等曲艺培训基地,命名百和、石桥、毗卢、得胜、云锦、玄滩6个“泸县特色曲艺之乡”,组织100余名文化骨干倾力打造泸县农民曲艺团、泸县艺术家协会曲艺团2支队伍,创作出跨界音乐剧《龙城宋韵》、方言情景剧《冲天炮》、清音《习总书记下川来》等86个作品,编印成《泸县优秀文艺作品集》,出版《农村演艺作品集》《泸县曲艺》《泸县廉洁文艺下基层演唱材料》《戏剧小品集》等曲艺理论专著和作品集,撰写《浅谈曲艺艺术在宣传贯彻党政中心工作中的作用》《牢记讲话精神,服务人民群众》等多篇论文,其中《牢记讲话精神,服务人民群众》刊登在第四届中国曲艺之乡“岳池论坛”论文专辑。县内活跃着近百支农村演艺团队和3000多名农民演员,年演出1万余场次,演艺产值2.5亿元,惠及川渝滇黔等地2000多万群众,在巩固和提升“中国曲艺之乡”上取得新突破,推动泸县戏曲繁荣发展。
推出“新时代、新媒体”曲艺线上宣教。将曲艺传习与现代网络结合列入重点工作计划,利用“云展演”“云课堂”“云培训”“云展演”推出泸县戏曲资源和戏曲产品;连续2年推出“云上文化年·好看走泸县”春节线上文化活动,展示泸县曲艺非遗,观看流量突破86万;2023年泸县曲艺三次登上央视CCTV-17《农家院里过大年》和《乡村大舞台》等栏目,“五一”黄金周长达90分钟的泸县专场节目直播泸县物产推荐,向全国观众展示泸县雨坛彩龙、薅秧歌、滚灯等特色曲艺非遗项目。(曾佐然、孙尚萱)